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GMAT考試系列報導及心得

想做商學院碩士?先過GMAT一關

不少教育機構均表示,近年不景氣的經濟和不絕的裁員聲音,促使愈來愈多香港人進修。根據統計處的數字顯示,2001年度香港公開大學的學生人數較1996年增加31%,而提供成人教育/補習/職業課程的院校,五年來升幅更高達一倍。在眾多的進修課程當中,商學院的碩士課程尤其深受在職人士歡迎。不過,要修讀碩士課程,大概都避不了要先成功考取GMAT。但原來並不是太多人清楚GMAT究竟要考甚麼及有何作用,今期就為大家詳細剖析一下。

GMAT全名為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由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 ( GMAC ) 設立。GMAC是一所非牟利教育團體,由世界各地的商學院代表組成,專為有意修讀管理學碩士課程或接受其他專業教育的人士打開入學之門。成立接近50年的GMAC,最初只由九間商學院代表組成,目的是為了制定一個統一的MBA入學試,現時已發展成為一所專責提供業內資訊及管理學教育入學評核試的專業組織。

為甚麼要考GMAT?

相信很多人都會問,為甚麼要修讀商學院的碩士課程就要考GMAT?基於愈來愈多人報讀MBA課程,而學位又非常有限,GMAC遂設計出GMAT這個考試,以找出申請人是否具備修讀商學院碩士課程的基本條件。同時,申請人來自四方八面,各有不同的文化、教學背景及工作經驗,根本難以比較,但若所有申請人均投考GMAT,GMAT便可作為一個衡量標準,有助學院對申請人作出客觀比較。據GMAC的資料顯示,現時全球約有1,700個管理碩士課程,皆要求申請人在報讀時遞交GMAT成績,而某些學院雖沒有硬性規定申請人在報名前投考GMAT,但也表示,若申請人能提供GMAT成績,將會更為理想。

GMAT全面看

GMAT考試雖時約四小時,包括三份考卷: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Quantitative Section及Verbal Section,考卷之間各有五分鐘小休。GMAT只會考核考生多年來在學業和工作上所學習的基本英語、數學及邏輯思維,並不會測試考生的營商/商業知識、工作技能、從大學裡所學到的知識或任何特定的學科知識及性格特質。


英日韓德法西泰越語  www.hitutor.com.tw

美國商學院GMAT中國考生佔兩成 中國考生增45%

【大紀元2012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辰綜合報導)
最新報告顯示,從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參加商學院入學考試GMAT的考生有1/5來自中國,而且申請美國商學院的中國學生數量也於近兩年激增。被美國名校商學院錄取的中國學生基本都來自金融業和資訊業,希望通過MBA學位獲得事業飛躍,而他們大多都往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及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行業發展。

美國GMAT中國考生增45%

負責GMAT考試的美國經企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最新報告顯示,去年有五分之一的GMAT考生來自中國,中國公民參加GMAT考試的人數為58,196人,比去年增長了45%。
從全球範圍看,GMAT考生數達到破記錄的286,529人,增幅達11%。向學校寄送考試成績的數量達831,337份,其中67% 申請MBA和EMBA課程,30%申請其他商業碩士課程。
據《商業週刊》報導,參加GMAT考試的非美國公民增長19%,中國考生人數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中國公民參加GMAT考試的人數為58,196人,比去年增長了45%。

商學院每年學費一般比該校其他專業貴1至2萬美元,包括生活費甚至可達每年10萬美元,讓很多學生卻步。但是中國富裕留學生已經成為美國高校的金礦,許多學校商學院積極在中國招生,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於2010年在上海開設了協調招生的辦公室,在2010年及2011年的招生中,申請該校費雪商學院(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的中國學生增加了30%。
羅徹斯特大學西蒙商學院(Simo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也於2009年開始在中國加強招生。2011學年招收的中國學生增長了14%,2012年申請會計碩士的中國學生增長50%。
目前,中國學生留學美國已經成為一大趨勢。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數據顯示,2011學年中國留美學生人數達15.7萬,成為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留學生共為美國貢獻了39.6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名校中國MBA多來自諮詢、金融界
雖然GMAT成績只是商學院申請所需提供的眾多材料之一,但是由於中國學生經常出現績點(GPA)造假、胡編工作經驗、自己寫推薦信、偽造簽名等問題,美國商學院對中國學生材料的信任度降低,所以GMAT的重要性慢慢提高。
真正申請到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等名校商學院的中國學生基本都有幾年的工作經驗,來自金融業及諮詢業居多。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2009級的三位中國學生,一位在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上海分公司工作數年,希望通過MBA學位獲得事業飛躍;一位畢業於國內一流大學金融系,後在香港某投資銀行做到管理者角色,希望通過MBA放鬆、充電;一位在海外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獲批在加拿大某經濟分析公司工作三年。

在諮詢界工作兩三年讀MBA已成為了一個典型的職業發展道路,而許多名校商學院的中國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多側重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及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行業。

中國MBA在美就業前景不佳
MBA起薪是美國商學院必列的一項數據,畢業於前十位的商學院的MBA學生平均起薪在10萬美元至13萬美元之間。可是在經濟危機爆發後,美國就業市場萎縮,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許多美國畢業生甚至不得不努力競爭一個理想的職業,更不用說中國畢業生了。
中國畢業生大多因為語言劣勢以及身份問題,更難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許多人選擇在香港等亞洲國家工作,以獲得更好的事業發展前景。
(責任編輯:李緣)


GRE 心得
GRE是大部分美國研究所(商、法除外)要求的考試項目之一,分為三個部分,Verbal字彙、Quantitative計量與Analytical分析。三個部分各800分,因此滿分為2400。

多少分算高?根據ETS提供的資料,在1996/10 到 1999/09這三年間,平均分數是V/Q/A=474/569/547=1590,標準差為V/Q/A=114/142/131。分科來看,在工程方面共有46,823名考生,平均分數為V/Q/A=470/703/603=1776。

如果參考百分比,V=600的時候大約是85%,也就是一百人中排名第十五。Q則要在750左右才有85%的表現,A則要700。也就是說,總分為2050。不過這沒什麼一定的,因為美國的研究所通常沒有規定GRE的成績要多高,就算有規定也是低的要命(ex, V/Q/A=380/500/500)。只要你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夠好(ex GPA超高、有特殊表現等等),就算GRE只有1800還是可以申請到不錯的學校。反過來,要是只有GRE高,恐怕沒什麼用。一般說來,台灣學生GRE是以2000分為目標。

在過去的時間裡,台灣學生準備GRE時都是將重心放在字彙上。因為GRE的計量實在是沒什麼,大概到國二的程度而已(三角函數限Sin, Cos,還一定是銳角;不考幾何證明),只要細心一點就不會錯。而過去的分析也是相當簡單,要拿高分不難。但字彙就麻煩了,一堆怪字,又因為題型導致很難推斷答案,使得一般學生要破400都有困難。不過,在電腦考試的時代裡,分析的難度提高了很多,因此往後要考的人應該要多注意分析的部分。

GRE的考試時間原則上是週一到週五天天都可以,但事實上,因為報考人數的問題,在旺季(秋季班11-12月、春季班6-7月;秋季班的狀況比春季班嚴重多了)的時候,往往會爆滿,一位難求;而在淡季的時候,因為報名人數過少可能會碰到想要考的時間ETS不開放的狀況。所以,還是早點報名比較好。

GRE 字彙

反正想到GRE,最可怕也最麻煩的地方就是字彙。在ETS的三大主要考試(TOEFL, GRE, GMAT)中,GRE是字彙比例最高、最難的一個。GMAT不直接考字彙,TOEFL僅考同義字替換,而GRE的字彙不論在字本身的難度或是題型的設計上,都讓人無法輕易作答。

GRE的字彙題分成四種:填充、類比、閱讀、反義。填充題,題目是三行到五行的數句,中間會有一個空格或兩個空格要考生由底下的選項中找出適當的填入。一般說來,在填充這邊,字彙的難度比較低。但是因為要看懂題目,掌握題意,才知道要填入怎樣的字彙,所以也不見得簡單。

根據來欣補習班,方老師填充專題中的講法,可以把選項中的字分成三種:正面、負面、不合邏輯。正面指的是正面評價的字,例如讚美之類的;負面當然是就是負面評價的字彙,例如批評。不合邏輯是指那個字根本扯不上題目,例如題目是在講一種氣味,然後選項有「優雅」這種字眼,因為氣味不能用優雅形容,所以根本就不可能選。只要有辦法將選項的字分成這三種,然後把題目中的轉折語氣詞找出來,看看應當填入的是正面或是負面的字(不合邏輯一定錯),就可以把題目做出來了!

這種做法有其實用性,因為填充的題目往往很難整個翻譯出來,不是受限於單字看不懂就是結構弄不對。但是透過正面負面的判斷方式,只要轉折詞抓對,就有大致的方向了。當然啦,字彙還是要有相當的程度,不然選項看不懂,導致無法判斷,自然也無法做題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雙填充題比單填充好做。雙填充每個選項有兩個字,每個只要弄懂一半就差不多了,要是單填充,一個字不認得恐怕就做不出來。

類比。剛開始補GRE的人碰到類比時常常會發生一個問題:這是怎麼比的?這問題的產生大部分是因為單字不認得,或是認得但不知道這個字其實是有多個意義的,必須用其他意思來想才
行;而少部分的原因則是在翻譯的過程中因為不夠精確或是用語上的差別,導致翻成中文後就搞不清楚關係了。

依據方老師類比專題中的說法,類比題就不要翻中文了,直接判斷到底是什麼關係(同義、反義、程度、功能、性質、種類),然後再去找選項。反正,重點就是不要把題目翻成中文,因
為要不就是翻錯,要不就是翻過來之後找不出關係(尤其是程度類比往往會這樣)。而就我的經驗來說,這種想法是非常正確的,能不要翻譯就不要翻譯。

不過,如果不靠翻譯,想要把題目分類成上面六種事實上也是相當困難。所以,我到後來就把題目分成三種:同義、反面、種類。程度類比直接歸類的同義類比中,因為程度類比很難搞
的清楚,而在我看過的題目中,沒有題目是程度類比而選項同時有程度類比跟同義類比的答案的。所以,看到程度類比當作同義類比來找答案不會有影響。至於把功能類比當作同義類比
來看也沒什麼問題。根據經驗,如果題目是功能類比,則選項通常是一個功能類比跟四個完全沒有關係的答案。至於性質類比也可以根據題目分成同義跟反面兩種。至於種類類比,因為其特殊性質,所以比較難分類。幸好,這種題目很少。

將題目分類的好處是可以減少翻譯的需求,而分類的種類少,字彙就不需要背的很精確。上過方老師托福字彙的人應該就知道,方老師對於字彙的掌握能力確實是值得讚嘆的,很多在我
們看來是同義字的字詞,方老師也可以明確指出在用法與意義上的微妙差別。問題是,當面對GRE這種需要巨大字彙量的考試時,如果還要一一去背那些字彙的精細之處,那絕對是背不完的。而將題目的分類減少的好處就在這裡,反正只剩下三類,字彙的意思只要有個大概就好,只要不要錯的太離譜就不會歸錯類,而不會歸錯類就不會做錯。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基本的字彙能力還是要有,不然看到一個字,一點想法都沒有的話,那也不用分類了。(所以,字首字根就是用在這種地方,光靠字首字根是很難知道一個字的正確意思,但卻可以將其分類成正面或反面的字)。

閱讀ETS三大考試都要考閱讀,而GRE的閱讀無疑是三個考試裡面文章篇幅最長(GMAT跟TOEFL在電腦考試中文章長度約40多行;GRE還是有70行的題目)、用字最艱深的一個。涵蓋的範圍包含文學、社會學與自然科學三類。一般剛考GRE的人通常都是閱讀最容易得分。因為相對於其他部分,閱讀比較沒那麼需要字彙能力,反正看不懂就從上下文來推意思嘛,原文書不都是這樣讀的?可是,也就因為如此,閱讀會變成最難進步的部分。其他題型,單字多背了之後分數就會出來,可是閱讀測驗有時會有那種所有單字都認得,可是卻不知道在說些什麼的問題發生。

閱讀要拿高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對文章的背景有所認識,這樣只要把文章翻譯一下,翻不懂的地方用自己的知識補足,這樣題目一定做的出來。例如,碰到疾病的文章,如果知道抗體的運作原理,就不用管文章中那堆專有名詞了。碰到恆星的演化,如果之前就知道白矮星、中子星(脈衝星)與黑洞的形成與差異,那文章就不用看了,直接作答吧。所以,如果事先就知道文章內容的相關知識,答起來就可以很輕鬆愉快。

問題是,這種方法不能速成,需要時間累積,而且很難。GRE的文章五花八門,哪有辦法都具有相關知識?所以這種方式,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閱讀很難取巧,還是要把文章看懂來答題,才能得高分。讀的時候,一定要先抓大綱,知道每段文章在說些什麼,每個句子的功用又是如何,然後注意語氣的轉折詞,例如However, although之類的,以判別作者對每一段論點所持的態度。真的有不足的地方,就以翻譯輔助,這樣就可以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掌握文意,而掌握了文意,作答才有把握。當然,我知道這方法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開始的時候,還是會想以翻譯解決一切。這也沒什麼不好,只要隨時在心中想著這段文字在整個文章中是有什麼作用,是提出論點?反駁?還是舉證?只有在心中隨時考慮這個問題,就算是翻譯也可以翻的較快與較正確,答題也會答的比較順。

反義字這是最麻煩的一個部分。一開始考GRE的時候,大概是題目一個字加上選項五個字,六個字沒一個認得的,完全不知要怎麼猜。就算到了最後,六個字大概也還有一半不認識。

而且,反義字真的是考單字,既沒上下文可以推斷,也無成對的字組可以協助,要是題目單字不認識,還真的無法可想。所以,對於反義字的部分,我只能說多背點單字。當然,背單字也是有背單字的技巧喔。

要應付GRE的字彙,一定得要背單字。如前所述,跟TOEFL或是GMAT比起來,GRE非常注重字彙能力,要是單字背的不多,那是絕對沒辦法考高分的。可是,既然字彙能力很重要,為什麼常常是背了一堆單字之後卻沒有成果反應在分數上?就我的經驗來看,這問題是出在「背了哪些單字」跟「怎麼背單字」這兩點上。


單字背越多分數越高這點基本上沒錯,但這只是個大致上的趨勢,並不是鐵則。再怎麼說,考一次GRE頂多碰到一百個單字,背了五、六千個單字但是一個都沒在題目中碰到,跟背了兩千個單字但是題目中單字都不跳脫這範圍,兩者相比,後者的分數一定較高。尤其是,受限於我們準備GRE的時間跟花費的心力,能夠被三千個單字已經很了不起了。假設花三個月背單字,每天背三十個字,這樣不過將近三千字而已。一天三十個字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事實上如果超過這個數目,除非你有過人的記憶力,否則到後來不是忘了前面背過的單字就是會與後來背的單字搞混,一點用都沒有。
既然受限於得用三千個新字彙去考GRE,那麼在字彙上就務必要慎選,不要去背一堆不會考或考的機會很少的單字,徒然浪費記憶容量。我相信有些人一定會對我這種說法嗤之以鼻,認為多背點單字有利無害,沒考出來就算了,考出來不就賺到了嗎?以前我也是有這種想法,可是到後來卻發現不得不屈服於自己記憶力有限的事實。除非你有較多的時間來準備、吸收這些單字,否則多背些無用的單字只會佔據腦容量,讓那些該背的重要單字無法留在腦中。
那麼,哪些單字該背?在這點上,在來欣補習的學生是非常幸福的,因為方老師已經都挑選好了。大略上的估計,方老師整理出的字首字根、形容詞、動詞與名詞有1670個字(在講義上的),加上課堂上補充的應該總共有個兩千多字。這兩千多字,扣掉一些老師說不用背的(方老師不用背就真的不要去背了),是一定要背的。一開始可能還沒感覺,可是如果把這兩千字背熟後再去做題目,不管是BigBook上的或是PP2上的,會發現出現頻率非常高,也就是說據此已經可以應付相當多的題目了。而讓人覺得惋惜的是,有些人連這兩千字都沒背熟,卻去背一些從其他地方弄來的單字,到後來雖然背的字不少,可是分數卻沒法提昇,這實在是不聰明的行為。所以,背單字,一定要先把這兩千字背熟。


這兩千字背熟後,接下來要背的應該是在其他分類講義(類比、反義)上出現的字彙。事實上那些分類整理上出現的字彙還是有一些在分詞性講義上沒有的,所以當把那兩千字背完之後,就該來背這些字彙。這些字彙畢竟是全真考題考過的,雖然可能因為預期再未來考的機會不高而沒出現在那兩千字裡面,但是依然有背的價值。
到這裡,應該已經背了兩千三百字左右,而這時托福字彙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了。不要看不起托福字彙,很多托福等級的字彙在大學畢業、上完GRE班了以後還是沒沒有學過的。這些字會不會考?當然有可能啊!在反義字碰到的機會可能不高,可是在填充的題幹或是閱測的文章中出現的機率就蠻高的,要是背了一堆GRE等級的字彙,最後卻因為看不懂這些托福的字彙而答錯的話,不是覺得很懊惱嗎?所以,托福等級的字彙依然不能放過。
來欣有整理出托福字彙常考的一千字,其中扣掉一些與GRE講義重複的,還有一些應該學過的單字,大概還有個兩、三百字要背(看個人之前的英文程度而定)。當然,方老師的階梯字彙有時間也可以背背,這種基礎是很重要的。我當初在補完GRE班之後,就繼續補托福班,因為覺得自己的實力還有欠缺。事後回想起來,可以說是獲益良多。
那,背完托福字彙之後呢?如果真能把前面說過的單字都背熟,我覺得考GRE一定沒有問題了,我自認到最後我還是沒把這些單字都背熟。至於接下來,就該背背機經、PP2上一些較冷僻的字彙。機經要背,雖然能夠碰上多少題要看個人運氣而定(我就沒碰上多少,兩三題吧),但是只要能夠碰到,就是有用,所以,剩餘的時間與心力就來專攻這些單字吧。
至於怎麼背單字,關於這點,我要強調的是單字不要一個一個背。在背的時候,就要自己整理,這個單字的同義字有哪些,反義字又有哪些,過去在類比裡又有哪些考法。要這樣以群組為單位,一組一組的去整理、去背。方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提,但是上課時間有限,很難一一整理完畢,所以自己在背的時候,就要花時間,以自己的方式去構想。單字背的越多,題目看的越多,能夠整理出的群組就越大。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背的更熟,在面對題目時也不會手足無措,而能從容應答。

以下是ETS對於Verbal考題的說明:

The Verbal Section of the General Test measures the following skills:

Using Words
Reading: Understanding Implicit Meaning
Reading: Understanding Explicit Meaning
Organization and Argument

GRE 計量


數學部分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反正只要題目看懂,細心一點,一定可以做對的。真的要細心喔,比大小的題目常常會有陷阱...

以下是ETS對於Quantitative考題的說明:

The Quantitative Section of the General Test measures the
following skills:

Data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Miscellaneous Problems that Require Developing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Problems Involving Geometric Figures
Purely Numerical or Algebraic Problems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Problems
Word Problems

GRE 分析


GRE的分析包含兩種類型的題目:分析(排列組合)與邏輯。分析題都是以題組的方式呈現,每一題組包含三到五題,包含一個題幹(可能是要把隊員分組、演唱節目排順序、運輸路線的
安排或其他等等)以及一些條件,然後每個題目又會有獨立的條件,依據這些限制找出可以滿足的排列方式。

分析的題目其實很難有一定的解答方式。雖然謝老師有把題目分成各類,但是有上過課的人應該就能體會作答的難處。所以,最普通的解決方式,就是翻譯題目,然後硬幹。反正題目的數字都不大,依據排列組合的原理與限制,合法的組合數目不會太多的。假設有八個人來排列,P(8,8)等於8!似乎很大,可是搭配上題幹給的限制之後,合法的排列通常只有三、四十組而已,再把每一小題的獨立條件加上去,慢慢耗也可以把題目做出來。還好,電腦考試最大的好處就是時間多了很多,這種方式雖然笨還是可以做出答案。

所以,做分析題最重要的就是題目要看懂、條件要抓出來。分析題還是會有可能碰到看不懂的單字,但那通常都是無關緊要的地方(例如顏色、蔬菜名等等),所以單字不是問題。可是奇怪的是,就是會有那種題目所有單字都認識,可是卻弄不清楚題目在說什麼的狀況。在加試的Section,我所做到的分析題就有這種。明明每個字都認識,可是卻弄不清楚題目到底在說什麼,一個條件都抓不出來。老實說,我目前還想不出來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問題。

至於要抓條件。一個題目除了它寫明要滿足的條件以外,往往還會有隱藏的條件。例如有七個人,分三隊,每隊人數不能低於兩人。事實上,這種說法就是表示人數分組是(3,2,2),祇是沒有說明而已,因此自己就要有辦法推導出來。當然,這個例子是很簡單的,有的時候題目會出的很難,讓你就是少抓一個條件。我在考GRE本題內就碰到一個題組,有一個條件一直沒抓到,結果整個題組都在玩二選一的遊戲......所以,多想想,可能的話試寫幾個自己滿足條件的組合,然後去搭配題目看看,如果發現這幾個組合中有些不能滿足題目要求,就表示自己的確有條件沒抓到,要設法找出來。

邏輯題
反正就是什麼支持結論、反駁結論、合理推導、找假設......的題目。同樣,謝老師有將題目分類。而這個分類嘛...我的感覺是,如果你能搞懂而且會用,那對做題會有幫助;但是,同樣可能是因為我資質駑鈍,實在很難搞懂他在說什麼。其實,說搞不懂也不對,如果把題目做完、答案找到後,我也可以用謝老師那一套來分析答案,什麼這題目是因果法,而因果法要反駁結論就有三種:共因、他因以及倒因為果,然後找答案,從(E)開始看...然後這個選項就是另有他因的意思。像這樣要我講我也會啊,可是考試的時候根本不會這樣想。所以,還是靠翻譯吧,只要你英文閱讀能力不差,翻譯不會比較慢的。至於謝老師的方法,那是用在萬一翻譯不能把題目消光(ex 剩下二選一的時候),拿來救命用的。也就是說,判斷這兩個選項哪一個比較好。

《文章出處》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